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中国炊具大王”苏增福:伏枥4年 72岁再上征途
2017-02-15  浏览:110
建材之家讯:苏增福的采访被推后了一个小时,原因是还在接受上一家媒体的采访。同样,也因我们的超时,另外一名访客等待了将近2个小时。还未到深冬,北京的气温已经逼近极值。从北五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出来时已是晚上11点多,即便是再无他事,苏增福最快也要深夜12点才能入睡。在中国,拼命的企业家到处都是,把午夜当傍晚的大有人在。但像苏增福这样72岁、手握70亿元现金还如此拼命的却不多。

苏增福,苏泊尔品牌创始人。在过去12年,这家中国最大的炊具公司共生产了4亿只锅——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个家庭最少拥有1只。

电梯出来,灯光不是很亮,还是能清晰地看到他脸上的老年斑。来京3天,苏增福连续参加了两个论坛,一个展览,接受了6家媒体采访,并且还要拜访多名领导。当我们问到:“您这么大年纪了,是否吃得消?”他的声音并不洪亮,“还好,没有问题”。

为人相对低调,所处行业又少了几分热闹,苏增福对外曝光的记录并不多。他上一次密集出现在媒体是4年前。2008年,苏泊尔将旗下炊具业务52.4%的股份卖给了法国SEB集团。这宗中国最大炊具公司的收购案,引发了人们关于垄断与民族品牌流逝的讨论。

囊入重金,消失了4年,本是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近来却频频亮相,苏增福正在谋划一个大局——2013年年初苏泊尔水龙头即将上市,在未来五六年内达“百亿规模”是他预设的目标。

弃业家中的企业家

实业是支撑,不然李嘉诚为什么不老做股票啊?

在等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中,苏增福的公关经理一再提醒我们,你们一定要问问董事长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做实业。在他们看来,这是苏现在最亮的新闻点。的确,做实业更加辛苦,回报也有限,在金融、PE投资时髦的今天,多少人手握现金后都玩起了投资。

苏增福同样深知做实业的辛苦:“一个工厂投资1000万元,一年下来利润可能也就是10%。炒股票就在那敲一敲,遇到涨停板一天就可以挣10%了。”所以近年来不少中国的企业家都选择成为一名弃业家。

从2008年获得大笔现金后,苏增福也先涉足小型投资公司、港口等业务,却依然没有放弃考察合适的实业项目。“实业是支撑,不然李嘉诚为什么不老做股票啊。”

以往的经验让苏增福懂得,即便是投资矿业,实业可以为它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是浙商,苏增福的很多老乡都到陕西、山西去开矿,折戟归来的占大多数。“我也要在辽宁开矿,但我肯定不会赔。”原因是苏泊尔水龙头在市场立足后,便会开始全方位地开发卫浴产品,陶瓷必不可少,而矿山的主要开采物就是陶瓷生产的基本原料。“假如一吨矿石的成本是500到800元,而自己开采很可能只需要30元钱。你算算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利润空间是什么样子。”并且,矿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很多人都毁在资金链断裂上,有实业的支撑,也为苏泊尔融资以及寻求政府支持上提供了保障。

另外,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苏增福心中有个更大的世界:“做实业最终可以做到百亿的规模,做投资做股票挣100亿不是那么容易。就像在义乌人们倒腾一下挣个千万、上亿都是可能的,可挣百亿却是不可能的。”

一个企业的存在,如果没有实业的支撑,这个企业可能会变成皮包公司,只不过有的皮包大有的皮包小。在苏增福看来,实业与投资缺一不可,而组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握好度,能够相辅相成。因此,苏泊尔也投资了浙商保险等金融公司。“我可以用做实业的钱给它投资,再用挣到的钱补贴到实业里,我做这件事比较牢靠。还是那个原因,我有一个百亿实业做支撑。”

于是,当有人给他介绍做不锈钢水龙头、卫浴项目时,他觉得不错,并且很快下定决心大规模投资。

起初,苏增福的家人也并非完全支持,毕竟68岁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我闲不住啊,没事情做我就很难受,有事情干即便累一点也觉得舒服。还有就是,我喜欢赢,赢了心里就很过瘾。”

20年前苏增福在大连出差,有一个老头50多岁和他住一个房间,他问那个老头:“你一个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在家里享清福就可以了,你为什么要出来在外面跑?”老头回答说:“在家里不能待,在家里老婆老是叫我看孩子、买菜,烦得很。”20年后,苏增福遇到了相似的境遇,做了同样的选择。如今,苏增福依然记得那个旅店的名字:红旗旅舍。而红旗旅舍这次平淡的谈话深深地刻录在苏增福的心里。

苏泊尔往事

“为什么要把它杀掉?因为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2008年,苏泊尔出售手中股份,引起行业波澜。按照常规思维,很多企业家辛辛苦苦将企业做大,都不舍得卖掉,做百年老店一度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家的口号。而苏增福的回答则是:“你家里的牛啊、猪啊,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它杀掉?因为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他曾经做过计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那我肯定要在快要达到顶峰时卖掉。” 炊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苏泊尔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苏增福判断苏泊尔潜在的危机也越来越大,如果他不把快到危机期的企业卖掉,到期后企业的价值就会急转直下。“有了法国人的入股,苏泊尔的前景也会更好一些。我卖掉以后,拿着这些钱,可以投资一个更有前景的企业。”

彼时,还有一个背景,苏泊尔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地位本无可撼动,但SEB最初是与行业内第二的爱仕达先有了接触,“如果他们达成合作,很快就会赶超我们”。所以在SEB与苏泊尔接洽后,苏增福很快就答应了合作。

2011年苏增福继续出售股票。彼时,苏泊尔已经手握大笔现金,完全可以不让控股权。“我要给他的时候,我就没想是自己控股。”他的回答让本刊记者有些吃惊。

在初期谈合作时,SEB公司想要得到控股权,苏增福没有犹豫。“创业时我投入6000万元,最终以100倍的价格卖给他们,即便上市卖股票也挣不到这么多钱。这个回报率我很满意。”

1994年,苏泊尔前身玉环压力锅厂威胁到了老大哥双喜的发展。不久,双喜要求玉环压力锅厂终止使用其商标。这年秋天,苏增福带着几名下属惴惴不安地前往协商,希望能够出现转机,甚至提出了赠送干股的办法。如果当年双喜接受了这个协议,今天就不会有一个叫苏泊尔的高压锅品牌。只是即便有了苏泊尔高压锅,苏增福能否复刻上一次的成功,打造一个叫做苏泊尔的水龙头?

复刻成功?

过往的成功更让他的手下对他的决策深信不疑。

苏增福的决定在他身边人看来高瞻远瞩,过往的成功更让他的手下对他的决策深信不疑。“这个行业比较大,却没有几个品牌。同时,不锈钢水龙头在中国更是一个空缺。”这被视作苏泊尔的机会。

对于颠覆性的新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为了完成消费者教育的工作,苏增福积极推动中国饮用水标准的出台。“中国的饮用水以前是没有标准的,铜水龙头放出的水很容易重金属超标。”现在市场中几乎所有的水龙头都是由铜铸造。

国家出台的标准对于苏增福来说尤为重要。就像是20年前,苏泊尔做压力锅时也得益于压力锅安全标准的推出。彼时,频频爆出压力锅安全事件,苏泊尔在国家出台相关标准后率先执行。一句“安全到家”的广告词让苏泊尔迅速打开了局面,也让苏增福看到了标准的价值。这一次创业,苏增福不断捡拾以往成功的经验。此次来京,苏增福一方面参加中国卫浴展,另一方面,也在为饮用水标准的出台做些努力。

除了借助于国家标准的出台,在苏泊尔水龙头的身上,还有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苏泊尔压力锅成功的影子。

苏泊尔起家与同期企业相差不多。上世纪80年代,苏增福担任家乡农机厂厂长。这个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周边小岛上的集体厂,好不容易揽到了国营沈阳双喜压力锅厂的配件业务。

几年生产,苏增福不甘心只做配件。1988年,他顶住压力引进了整锅生产线,据说花了300万元,这也许是他第一次花重金打造生产线。这次,他同样重金打造水龙头生产线。

“我第一次做水龙头时,生产线花了很多钱,投下去以后全部报废了。”接着是第二代、第三代,3条生产线总投资逾1亿元,生产了2亿库存。

这段故事,苏增福最愿意与人分享。苏增福不满意第一代生产线的地方在于它采用人工焊接,而改进的第二代基本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聊到我们不懂的工艺,他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杂志,比画着向我们解释人工焊接与机器手焊接的不同。他的手还不至于颤抖,却密密实实地布满了老年斑,这是衰老最早的表现。不过苏增福的精力依然旺盛,聊到兴起,初见他时的疲惫似乎也都消失了。中途苏增福的工作人员不时提醒他是否需要休息,他都拒绝。

包括厂房在内第一代生产线的成本大概是4000万至5000万元,接着是第二代、第三代。在经过4年3代的试验后,生产线基本达到了苏增福的要求。与同行相比,第三代生产线人均生产效率高了24倍,但投入却远超24倍。

10亿元现金已经投入,生产出了2亿的库存,真正的商品2013年才能面市。苏增福并非不精明,与所有的浙商一样,苏增福骨子里有着“大精明”。“产品好,我就不怕没有渠道没有人来卖我们的产品。”第二轮创业,苏增福对于产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第一次创业做压力锅时,作为一个农民,意识和现在完全不同的。现在我会把这个产品做得很硬。”这也许是苏增福对生产线如此苛求的原因。

苏增福担心,现在中国卫浴行业最大的一家也只占5%的市场份额,当他的规模达到30%的时候,就会有跟进者。“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买一个水龙头回去,你把它破开以后就弄清楚了。”用产品构筑入侵壁垒是苏增福所希望的,但所处行业也许不支撑这个逻辑,那么规模与速度构成了苏增福的另一个壁垒。

现在看来,苏增福的投入并无意义,相反,远高于同行的投入还可能让他的产品不具价格优势。以抛光生产线为例,苏泊尔现在3条生产线共需要15个机器人,成本为600万元。600万元每年利息是36万元,可以请四五十个抛光工人。这样比较,人工生产成本更低。

但是,苏增福着眼的是未来。“以前,一年不到一万块就能请到一个人,现在劳力这么紧张,三五年之后,人力成本可能会达到7万元左右。”随着生产量的增加,需要的人越来越多,人员成本的压力就更大,到那时苏泊尔今天的投入便能显示出它极大的价值。

2010年苏泊尔在沈阳建厂房,起步是25万平方米,支撑百亿元的产能。“当时我就有决心要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好。所以,生产线我不着急,一定要研究好。”这也是苏增福舍得报废动辄千万上亿元生产线的原因。“假如我现在投了1亿元,明知生产线不够完美,也不舍得换掉,那未来我想要复制更多条生产线的时候就会有问题。”快速复制一来可以节约成本,二来可以迅速扩大规模。这是苏增福眼中他人真正难以逾越的壁垒。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营销 的产品:
  • 家居建材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