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向古人看齐:对标管理
2017-01-21  浏览:102
建材之家讯:标杆管理的思想古已有之,“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见贤思齐”、“师夷之技以制夷”……或正或反,无不包含标杆管理的朴素思想。但这里关心的是作为管理工具的标杆管理,亦即源自于上世纪70、80年代IBM、施乐等企业的实践,并经后来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后的标杆学习的系统方法。

对标管理——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一种流行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推行对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

随着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寻找最佳管理标杆,向行业典范学习是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标/对表/对照”管理,“三对”理念创新地通过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从宏观目标、过程控制和微观细节全方位地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整体解决思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如今,标杆管理已经在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开发、企业战略、研究所管理、教育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不断拓宽新的应用领域。据美国199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标杆管理,其中包括AT&T,Kodak,Ford,IBM,Xerox等。

笔者推出对标管理培训课程,旨在帮助经理人掌握标杆管理的技能、并系统讲授了组织实施标杆管理的过程与方法,详细介绍了标杆管理准备,标杆项目选择、标杆团队组建、标杆伙伴选择、标杆数据收集,标杆数据分析、标杆项目实施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经理人将从中了解到实施标杆管理的具体知识,切实提高标杆管理和项目实施能力,最终为企业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选择标杆管理?“杆”是参照物,“标”是达到或超越参照物的标准,“标杆”是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可以是人、模式、方法、流程、或是某一个具体标准。“标杆管理”就是通过模仿和创新来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简单的讲,就是如何有效运用“拿来主义”。“标杆管理”是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的方法论,同时它也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其核心驱动力在于不断完善和持续性改进。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谭小芳老师认为,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四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现在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著名对标管理研究专家谭小芳老师在企业对标管理的咨询与培训过程中,发现企业一般在对标管理过程中有如下易犯错误:有的公司在未完全理解自己的程序之前,就急忙实施对标,最终也会失败。有些公司试图用对标一下子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公司业务各个方面,结果欲速不达,员工士气低落。此外,容易犯的错误还包括没有人负责对标过程、没有对对标程序做系统记录等。

对标管理的错误也出现在对标内容上,很多公司过分关注价格,而忽视了有关客户和员工方面的对标。有的公司没有将对标目标与公司的主要使命联系起来,这可能会导致高层领导的反对,并影响到公司其他计划的执行。为了避免其他企业出现对标管理的失误,谭老师与您分享以下案例:

中石化的对标管理案例——由于政策壁垒,中石化在国内除中石油外,是没有竞争对手可言的。而1998年,石油行业重组,在与中石油不仅就上下游业务进行划分,而且在经营地域上也“南北分治”之后,中石化敏锐地意识到:不久的将来,包括埃克森美孚、BP、壳牌在内的国际石油巨头,才是中国石油化工界的“心腹大患”。

或许因为选择的对象过于强大(如:埃克森美孚曾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居《财富》500强一、二、三位);或许因为为长期的国有体制所累,积重难返,中石化所进行的对标管理,很难如其他公司那样重点突破,关键领域直接效仿,以最快收取效益。其对标管理,更注重战略上的全面比较,而在这种比较、分析、再比较、再分析的过程中,中石化的改革思路逐渐清晰,改革实践也日益加快。

根据石化行业的自身实际,中石化最后选择了竞争规模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人力资源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八方面内容,作为其与国际三大石油巨头进行全面“对标”的八个方面,并根据各领域在石化行业中所占的权重比例,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分值进行评价。在八大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每项指标又各有4至9个不同的分指标,它们分别具体代表八大指标中最重要的比较内容,并全面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竞争力对比点。比较的结果显示,八个指标中竞争规模实力与持续盈利能力的分值,都是18分。而人力资源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则相对弱化,分别只有8分。

至于对标结果,读者可想而知。不过,一组数字还是让人瞠目结舌:2000年,中石化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约为453亿美元,埃克森美孚公司全年销售额为2320亿美元,约为中石化集团的5倍。

中石化集团的人均产值为3.8万美元,埃克森美孚的人均产值为193万美元,约为中石化集团的50倍。中石化集团共有员工117万人,埃克森美孚全球员工约12万人。中石化集团的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国内,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销售它的燃料油和化工产品,约200个国家销售润滑油,在大约50个国家有勘探或生产作业。

职工人数过多,社会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中石化的老大难问题。2001年,其非上市部分通过协议解除合同方式减员达16.8万人,但年末,这部分仍有职工49.35万人。此外,中石化还承担了学校、培训、医院等较多的“企业办社会”职能,2001年这些后勤补助系统共计亏损达25.9亿元。

正如一位中石化人士所说:“中石化集团所要解决的120万人的就业问题,是三大国际石油巨头想都不敢想的。因此,正如问题不是一天积累的一样,解决这些问题,也非一蹴而就的。”据悉,去年中石化已在新酬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上,逐渐实施了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因此,中国国情与中石化保持社会稳定的特殊企业身份,决定了对标管理得出结果之后的中石化改革措施,必然是稳妥而缓慢的。

最后,如何在对标过程中保持创新?谭小芳老师表示,对标不是完全模仿,需要在企业文化、预算、成本收益约束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有的公司由于资本限制,先实施最佳案例中最关键或者受到资本约束最小的要素,这也是一种变通。同时,最佳案例随着时间推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改进。总之,企业要生存,要获得竞争能力,就要全面实施对标管理。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装修 的产品:
  • 家居建材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