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从100到101”之难 传统企业咋那么“内向”?
2017-02-20  浏览:85
建材之家讯:喧闹的互联网

互联网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经塑造了诸多的财富神话。在2009年中国胡润富豪榜,前10名中的一半是房地产企业主,排名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主 马化腾,仅仅排到第16名;而到了7年后的2016年,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夫妇、网易的丁磊,以及小米的雷军都跻身前十,占据半 壁江山。

许多年轻的创业者也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梦想。聚美优品2014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陈欧也成为纽交所220余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李想高 中辍学创业,所创立的汽车之家现已成长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此外,还有无数90后紧随其后,逐渐成为互联网创业的主力军。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下,看待一个互联网产品是否成功,基本上是从商业模式的认可度、用户量、估值这几个角度评估的,以下几个因素会帮助互联网产品营造出一片繁荣景象:

一、产品贴近消费者。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基本上用几句话就能讲清楚,大众很容易理解,传播也快。其目标用户之间很容易引起一股风潮。

二、引爆迅速。在互联网产品的推广策略中,运用社交媒体和文案传播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手段,容易在短期内形成引爆点,提升关注度。

三、融资金额也是重要的营销手段。这一象征财富的数字,能够最直接地反映产品和商业模式受到市场及投资人的追捧程度。潜台词就是:“你看那谁都投了,你还不用我们的产品?”跟电影片票房一样,夸大融资额已经成了行业惯例。

四、故事也是一种体验。客户除了使用产品,还可以从这些故事中获得体验,一些营销故事本身也是体验之一。黄太吉、西少爷、雕爷牛腩,这些都是通过互联网营销手段获得了成功。很多人吃完了会发条朋友圈,说有多难吃……可毕竟你还是吃了,还帮忙做了广告,你的朋友会继续来体验“到底有多难吃”!

五、个性化时代,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就是宣传对象。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有着个性鲜明的老板。马云谈梦想、开大学,周鸿祎总是语出惊人,张朝阳甚至可以靠着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炒作了一把……而这种个人化炒作在陈欧、马佳佳、余佳文、张天一等80、90后创业者身上更加淋漓尽致。

互联网时代有太多一夜成名、X丝逆袭的故事,但在喧闹过后,我们必须冷静看待。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这种互联网的成功逻辑能否复制呢?

内向的传统企业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互联网创业一夜致富的故事难以复制,这源于两者的基因完全不同。

一方面,很多传统业务并不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

每一个行业的特性不同,每个企业在产业链上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重生产,有的重物流,有些重研发。很多传统企业其实离消费者很远,所以这些企业的转型方向,并非可以被消费者看到。

以农产品行业为例。这一行业的终端已被大量的小商户所占据,是一片红海市场。而农业种植和养殖这些上游环节,却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核心。所以一些大 公司运用新技术,在这一环节进行创新。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Monsanto Company)2015年收购了两家大数据和测绘公司,通过历年的气候数据来提供更加精确的小范围气象预测,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向农民提供农作物保险服 务。

对于这些“to B”(面向企业)并非“to C”(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业务,企业的创新成果没有必要在消费市场上进行大肆宣传。

另一方面,互联网创业是“从0到1”的过程,传统企业转型却是“从100到101”。

在《大象的困局》一书中提到,传统企业转型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生态圈负担”。转型会带来内部组织和外部合作关系之间的一系列变化,这些都需要综合考量。

所以,对于轻型的互联网创业来说,只要做出那个“1”(虽然这也非常难),就是突破;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要改变原来的那个“100”,然后才能变 成“101”。问题是,原来的那个“100”中要做出哪些改变并不能确定。创新的过程带有极大偶然性,即便是有清晰的方向,也难以做出精准的规划。

所以,在这种“生态圈负担”之下,传统企业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后续运营中不断改变、不断修正。

最后,创业公司需要自我宣传,而成熟企业最好的策略是蒙头成长。

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自我宣传是一种市场策略,是很好的产品推广手段,也可以帮助其在资本市场说故事。即便不成功,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但放在传统企业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成熟企业处于较为稳定的内外生态圈中,而“创新”、“转型”在稳定的市场结构中未必是褒义词。这种企业策略上的变化很容易给市场传递不良信号,使合作伙伴产生猜忌,竞争对手进行效仿,甚至是资本市场发生动荡,很多公司甚至出于股价的考虑而放弃电商等新兴业务。

另一方面,创新转型本就存在极大的失败率,微小的失败都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其失败项目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恶意炒作,人为夸大。

100家创业公司有一个成功者,就能实现完美逆袭;而100家成熟企业中有10家失败,那这10家的故事就会被无限放大—人们总爱听这样的故事。所以,对于成熟的传统企业来说,只要不是资本市场的目的,最好的策略就是先做一些试探性的尝试、蒙头成长,等到时机成熟,再大举铺开。所以我们也很难看到传统企业在突破性创新上大肆宣传。

颠覆、逆袭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媒体和舆论的导向下,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成功的小公司,以及失败的大企业。“内向”并不等于无所作为,但大企业要完成从100到101的转变,还有很漫长的路需要走。作者:徐文君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装修 的产品:
  • 家居建材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