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为什么60%的企业拒绝重返职场的创业者?
2017-01-20  浏览:91
建材之家讯:较之职场、创业以及再创业这三种情况而言,创业后重返职场应算是第四种人生,显然也是一种更需要勇气的选择,而这一群体(以下简称回归者)绝不在少数。在吴晓波频道发出的调查问卷中,仅2.3%的人选择了“身边没有重返职场的创业者”,也就是说身边存在回归者的概率高达97.7%。

那么,这个庞大而“隐秘”的群体重返职场,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呢?

重返职场的创业者在面试时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不同的HR在面对回归职场的创业者时,总是抱着相同的情感:纠结。

如果你问HR:面试时创业者和非创业者有差别吗?89.2%的HR会告诉你,有。从用人者的角度来看,回归者在面试中通常“谈吐沉稳”“处事更周到、冷静”“且整体素质、能力、意识相比普通职业都略胜一筹”,更重要的是,“他们更能从公司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因此,48.2%的HR非常赞同这些重返职场的创业者在职场上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

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你是否更愿意聘用有创业经历的面试者?59.5%的HR的答案却是:No!

赞赏到拒绝录用的过程中,HR的心理活动通常是这样的——

他能长期且稳定地供职吗?

不稳定,永远是创业者回归职场时最不利的因素。员工内心的不稳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更会直接致使公司成本增加。

他能服从公司管理吗?

对于公司的制度和管理服从度,回归者往往呈现两极化的状态。

一种人在经历过挫折后总结经验,对自己有着更清晰地认知,这部分回归者认可自己的工作,到岗后会很好地融入,服从公司和岗位需求,且心态相对较为理性、低调;

另一种却难以从众,始终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因此很难被管理,这些人反而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麻烦。

他不会把我们当跳板吧?

相比普通的职员,尤其是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重返职场目的性更明确。所以,部分HR在接受访谈时表示,“会刻意通过细节观察对方的人品,确保人品过硬,避免养虎为患 。”

因为正如调查数据显示,46.7%的创业者选择重返职场的原因是“想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充电学习”,他们对于资金、资源、信息、市场的需求很可能在未来与公司利益产生冲突。如果面试对象恰好是一个人品低下者,那么他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无法预估。

所以,综合之前的两项心理博弈后,近六成的HR最终放弃聘用回归者。

但是,可以看出,在HR心中,“回归者”并不是具有原罪性的群体,“稳定与否”“是否服从公司”“品性如何”的根本在于应聘者是否已经转变身份认知,真正准备好进入职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遵循的是“人岗匹配原则” ,也就是说,HR决定聘用的员工必须符合岗位的需求——技能和心理兼备。只要满足这两个需求,这一群体还是HR心目中非常不错的招募对象。

正是如此,回归者可能会被60%的企业拒绝,但是一旦被成功聘用,通常意味着——这将是一份还不错的Offer。

凭什么重返职场的创业者起点高?

“你觉得,回归者和普通职员身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被问及此题的HR和回归者们,都给出了惊人一致的答案:对公司的理解。 一个人对于公司的理解,不是啃完彼得·德鲁克就能消化得了的,但这些从一线撤退下来的人,确乎有着真枪实弹的感受。

回归者1号:说句不好笑的笑话,以前创业时,我每晚躺在床上就想,眼睛一睁一闭,一天的房租出去了。

回归者2号:有一次,我们现在所在的公司开年会,有个BAT出来的人就抱怨,为什么我们高管要在北京开年会,而不去三亚呢?又不是承担不起。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

回归者3号:没创业以前,把下属骂走了也没什么感觉,现在再把下属骂走,每天都在愁去哪里找这么个人。

普通职员所无法体会到的这些,而回归者更懂得站在公司角度去看待问题,尤其是在公司各项细枝末节的成本把控上——这一点是HR们和回归者们的共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回归者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公司高管的上佳人选。正如那个提出“为什么不去三亚年会”的前BAT高管,大部分高管虽然先前在大公司小有所成,也很难真正从全局和成本上去理解公司——这是身为高管亟需却普遍缺乏的能力。

创业经历给了这一群体更能理解公司的眼界和思维逻辑,这也是在他们在回归职场时,通常能够获得一个较高起点的原因。并且,根据大部分HR的经验来看,这群回归者升职加薪的速度也普遍高于普通的职场人士。

除了回归者和HR普遍认同的“更能站在公司或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一点之外,调查问卷显示,在大部分普通职场人士眼中,回归者的职场优势也远远大于劣势。

在“你身边的回归者符合以下哪些特征”的多选题中,超过50%的人认为回归者“工作能力强”“抗压能力大”,超过40%人认为回归者“眼光长远”“资源丰富”等优势选项,而选择“强势、固执”的有28%,低于20%的人选择了“团队配合能力弱”“自由散漫”等劣势选择。

给别人打工和自己做老板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既然这些人这么优秀,为什么他们创业还会失败?正如前文提到“人岗匹配原则”,如果我们广义地把创业也视为一种特殊岗位的话,一个明显的推论就是,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

我们人人都会说:创业是件“九败一胜”的事,从而认定创业是“天时地利的迷信”。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一个比较残忍的版本,那应该是这样的:它虽然很美好,但也是很挑剔人的。所以如果“创业”这个岗位并不适合你,换一个岗位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

那么,“打工仔”和“老板”这两个岗位究竟有何不同?

对于这个问题,参与本次调查的回归者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当然是自己做老板自由,现在处处不痛快”,有人认为“现在每天晚上都能睡个好觉,不用操心这个那个,有什么不好”,也有人认为“现在很多公司的形态都是有创业性质的,所以也没感觉到什么差别,在这里一样也是在拼自己的事业”,等等。

每一个创业者心里都有一匹野马,但生活不可能处处是草原。对“老板”和“打工仔”问题的回答,最终都会落脚于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不论是职场、创业、再创业亦或是第四种人生——回归职场,我们总容易像庄周梦蝶一样困惑自己的存在,此时你必须想清楚以下两点。

第一,不论身在何处,就要遵从既有的规则,脚踏实地地做好岗位工作,“敬业”本身就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是这一点都做不到,你恐怕什么事也不容易成,更遑论创业。

第二,不管是哪一种选择,都不是误打误撞、随心所欲。“贼心不死”、徐图东山的回归者如果聪明,在新职场的工作中,注意积累专业知识、了解发展动向、练习人际技能、提升管理水平,其实无不在为未来打基础、做准备。

想清楚了这两点,“既来之,则安之”看起来就不会那么消极和低调了,而是理性、睿智之选。在其位,谋其政,观其变。未来的某一天,发现自己真的是蝴蝶,那就离开并忘掉曾经的庄周,翩翩舞动、恣意江湖;如果认识到自己只是庄周,那就适时地砸碎旧梦,按部就班、巢林一枝。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装修 的产品:
  • 家居建材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