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管理者的一念之转
2016-08-22  浏览:96
建材之家讯:王经理每次说到部门的事情,都耿耿于怀:“让我最痛苦的事情,就是2006年年底我的团队成员的离开。当初12个人的团队,说好一起互相帮助,一年以后竟然只剩下了3个人,我特别地难受,而且气愤。这些人进入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要把事情做起来,而且也说过一定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什么一遇到困难全都跑了呢?这样的人,以后不管去哪里都会失败,这是人品的问题。”

看到王经理这么纠结,陈老师笑而不语。他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了,其实让王经理耿耿于怀的不是团队成员离开这个事,而是缠绕在王经理内心的念头—“这些当初信誓旦旦的人,遇到困难就全跑了,对自己的选择不负责任”。

其实,造们痛苦的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事实无法接受以及对他人的本能要求与批判。于是陈老师决定和王经理玩一个“转念”的游戏,帮助王经理看清困扰自己的真相,从念头中解脱。这个“一念之转”游戏的妙处就在于,让王经理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清晰洞见自己的念头,从而将对外在的批判转化为对内在的清理,实现内在的解脱。

解决螺旋困境

随着“人才战”硝烟四起,企业绞尽脑汁地把“人手”培养成“人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却从未改变,员工在高压之下身心俱疲。外部激励就好像“毒品”——能带来短暂的满足却不能持久,人力资本的整体效能不断走低。更加恶性循环的是,这些问题又加剧了员工状态的降低,引发新的问题。另一方面,领导者既要应对组织问题凸显的各种表象,又要面对员工满意度的消减,管理能量大量损耗带来组织发展瓶颈,进一步引发自内而外的的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乱象丛生。这就是企业发展的螺旋困境。

追本溯源,改变企业困境的核心关键在于管理者自身。管理者作为企业领导层,其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员工,甚至决定着员工的行为和状态。如何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心态,如何提高员工的责任心、执行力,管理者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面临的问题核心就是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如果管理者不改变自己,就无法改变员工,企业的问题也就无法改变。因此企业突破困境的关键,是管理者回归卓越状态的修炼轨迹。

正如《大学》中谈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最为集中有效、并能帮助管理者恢复到卓越状态的修炼轨迹。这种在领导心理资本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的,不断传播、不断分享自身实践并辐射至相关圈子的动作,能够带动整个组织生态系统的关系提升,带来外部组织绩效增长。通过组织发展投射内部成长,启动由内而外发展的能量正循环,实现个人、组织的螺旋上升发展。这就形成了从管理者个体卓越状态的修炼到组织良性发展的能量正循环。

一念之转

管理者回归卓越状态是突破组织困境的核心。实践中,管理者常常面临诸多的难题,不断地消耗自身能量,影响自身状态。而这些难题的核心正是受他们个人的想法和念头制约,改变想法就有可能改变状态,基于此,“使能”管理需要特定的工具“一念之转”来协助管理者有效调整自我状态。

一念之转通过自我质问的方法,发掘了一种独特的心智能力,使人们跳脱自制的陷阱。它通过看似简单的“问题呈现”、“反躬自问”、“反向思考”三个关键步骤,让人们在转念之间,看到自己在既定的观察判断角度外还有诸多可能。尤其关键的是反躬自问,帮助人们打破对自己想法、念头的认同,发现事实的真相,从内心深处对真相全然清明并从中解脱。

那么,当管理者身处各种困扰时,如何应用“一念之转”来打破对自己念头、想法的认同,洞明事情的真相,重建内在平衡,调整自我状态呢?

步骤一:问题呈现,如实呈现当前困扰的想法用“六道问题”把困扰写下来,这样可使目标更加清晰,也能使头脑的注意力集中于解决问题而非问题本身。譬如需要人们回想让自己困惑的冲突场景,感受一下自己的愤怒或痛苦,并如实地写下自己对外在的不满。通过“谁让你感到愤怒、挫折、迷惑,为什么?他有哪些地方是你不喜欢的?”“你要他们如何改变,你期待他怎么表现?”“他应该怎么想或怎么做呢?你想给他什么样的忠告?”“你需要他怎么做,你才会快乐?”等六个问题,将对外部人的不满、愤怒的情绪、想法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情绪通常是由想法带来的,只要理清情绪背后的想法、念头,就能明晰情绪的来源并有效化解。

步骤二:反躬自问,检视想法的真实性在问过六道问题,认清情绪来源于自己一系列的想法之后,反问一下自己“这是真的吗?”“这百分百是真的吗?”“当你有这个想法这个念头时,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你没有这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进而发掘内心最深处的真相。很多时候,在人们静下来扪心自问时,就能和自己的思维拉开距离。这时会发现大部分的想法、念头都是不真实的,正是这些不真实的念头让我们的情绪变得不可琢磨。

反躬自问是一念之转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通过一系列对事情真实性的反问,不断提醒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存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事件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而人内心的信念,将左右自己对该事件的情绪反应。反躬自问会帮助我们认识到事件与情绪的关系,从而走出对事件的不良反应。

步骤三:反向思考,探视困扰背后的真相要作反向思考,就必须重写你的答复,或者把对方调整成自己。要么是180度完全相反的例子,比如针对“他不信任我”的想法,你可以做这样的反向思考:针对别人,把主词与受词对调,成为“我不信任他”;针对自己,将主词和受词全改成自己,即“我不信任我自己”;针对说法,变换动词或助动词,调整成“他信任我”;针对“你需要他怎么做,你才会快乐?”的反向思考,变为“我愿意再经历……,我期待再经历……”

当管理者体验到几种不同的反转思考时,就会发现:所有的反转会和你所写出的一样真实,甚至更真实。反向思考让我们体验到:深陷困顿时认定的想法只是诸多想法的一种,想法并不是事实本身。所有我们经历的压力,无一不是因为执著于不真实的想法而造成的。当你意识到想法的不真实时,自然而然就放下了对想法的认同。

不可靠的“自我翻译机”

正如同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说的:“真正困扰我们的,并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那件事的想法。”人们最大的痛苦在于认同内在小我的头脑,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以为这些念头就是我们自己,或是认为这些念头都是正确的,盲目地听命于它们。

一念之转,让我们看到在既定的看事情的角度外,还可以有诸多想法,自己认定的想法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当我们深信不疑的想法跟真相起了争辩,我们就会受苦。只有内心对真相全然清明,才会从中解脱。一念之转的反躬自问,正是让我们打破对自己想法、念头的认同,进而发现事实的真相。

这与研究心智的生物学最新的实验结果不谋而合。当代神经科学证实:人类大脑内有一个特殊部位,有人称它为“自动翻译机”,能把一切外在讯息转译成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在故事,形成我们的自我感觉。神经科学家指出,这个爱说故事的“自动翻译机”具有诡诈多变的不可靠特质。左大脑喜欢捏造与事实不符的故事情节,右脑则惯常编织故事并且乐此不疲,那是为了说服它自己和你“一切在掌控中”。“自动翻译机”的目的不过是帮你把自己的故事自圆其说而已。就这样,人们学会了自我欺骗。可见,我们都有相信自己念头的倾向。当我们自认为颇具理智时,通常正是我们用自己的想法在编织故事。

一念之转的反向思考,更像镜子一样反映了我们的内在—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内在的投射。我们所批判的,正是我们所拥有的,如同一根手指指向别人,四根手指就会指向自己一样。一念之转的表象是转念头和想法,实则转的是我们内在深层不易察觉的信念。管理者,若要调整好自我状态,就要不断地透过外部事件,反观内在的惯性思维模式,洞明限制内在能量流动的根源,逐步从无意识状态走向有意识,这才是回归管理者卓越状态修行轨迹的第一步。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五金 的产品:
  • 家居建材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