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企业文化:理论的荒谬导致实践的荒唐
2016-05-26  浏览:101
建材之家讯: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行动,荒谬的理论导致荒唐的实践。为什么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变味?现在是到了认真反思检讨理论的时候了。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企业文化什么都是:理念,愿景,核心价值观,制度,形象。企业文化也什么都不是。一旦人们把企业文化表达出来,它实际上已经完全不是自己了。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企业文化只能是真诚觉悟出来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凡是人们说是企业文化的,那就一定不是真的企业文化。

当年神秀与慧能的精彩对话,最能代表这种境界的差异。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则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将菩提树和明镜台当作佛,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佛之本性。慧能才是真正领悟了佛的含义,参悟到佛绝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现在很多咨询公司的专家大师,也在竭力为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提炼理念,编制手册,制定口号,设计形象,并且落地深植。这些所谓的专家大师,其实也和神秀一样,把这些具体的东西当作企业文化了。很多企业也乐意接受这种企业文化,尤其是那些大型国企。因为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文化装修效果,因为国企有的是冤枉钱,不怕当这种冤大头。越是名气大的专家大师,越是实战案例多的咨询公司,就越能得到他们的亲睐,这样他们可以作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所以,这种中看不中用的企业文化,在中国特别流行时尚。受害最深的是那些民营企业,他们被这些文化装修公司骗得晕头转向,劳民伤财,鸡飞狗跳,甚至倾家荡产。

我们不需要去钻研企业文化的定义,那些咬文嚼字的功夫是没有意义的。只要看看现实中各种变了味的企业文化,就知道现有企业文化理论的荒谬了。企业文化本质是一种活的机制,是企业经营过程内在的道德规律,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命脉所在。企业文化绝对不是可以做出来的,人们所说的那些东西,比如理念,愿景,核心价值观,制度,形象,都只不过是它一时的表象。如果说企业人经营过程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企业文化就是赋予河流生命的机制,而浪花和漩涡只是一时的表象。企业的经营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伴随存在的企业文化,每时每刻也在变化。当人们把企业文化“做”出来时,实际上就是把它僵化了,固化了,物化了。现在很多人就是把浪花和漩涡当作企业文化,而把其是一种活的机制的本质给忽视了。很多企业都是在人为制造浪花和漩涡,以此表明自己有文化。这就完全脱离了企业经营实际,是一种虚假的企业文化。正因为如此本末倒置,才有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企业文化怪象。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经营过程服务的,必须围绕这个主轴发挥作用。离开了企业经营,企业文化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企业文化发挥六种机制:动力机制,引导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这些机制确保企业经营过程顺利进行。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做到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2有利于赢得市场竞争。3有利于保持生机活力。前两点人们容易认同理解,第三点则是当今大多企业文化最缺乏的。正是因为把企业文化当成各种具体的东西,忘记了它是一种活的机制,所以才会有下面各种变了味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的共同特点,就是使企业经营失去了生机活力。员工在这种企业里,普遍感到压抑窒息,对这类所谓的企业文化非常反感抵触。

企业文化建设伴随企业经营,因此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那种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次建设终身不变,一锤子买卖式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违背企业文化本质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企业把自己的文化编成手册的时候,其实已经脱离当前的现实了。用这样的企业文化来约束自己,只能是作茧自缚,甚至是作法自毙。因此,与其把注意力放在企业文化上,不如把着眼点放在企业文化机制上。只有机制才是与时俱进万古长青的,而企业文化本身则是“诞生即死亡”,从它被说出来写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命中注定过时淘汰了。特别是那些用经典套路“制作”出来的企业文化,在它们形成文字的那一刻,就应该被扔进废纸堆里了。

现在的企业文化理论之所以荒谬,就是因为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向企业文化本身的建设,忽视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活的机制之本质。由于重点放在企业文化的提炼、编写、宣贯、落地上,因此这种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完全脱节。除了前面所说的那种门面装修文化之外,还有笔下文化,墙上文化,嘴巴文化,口号文化,应付文化,招牌文化,变态文化,奴才文化,洗脑文化,家长文化,寨主文化,老板文化,两张皮文化,黑社会文化,空中楼阁文化,纳粹法西斯文化,恐怖特务文化,专制独裁文化等等。如果这些企业文化,仅仅浮在表面倒也罢了。可是不少企业本来的道德和命脉,也就是内在活的机制,却被这样的企业文化生生割断和扼杀,使企业失去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反而加速了企业的衰败和死亡。

凡是尊从三个有利于的,就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凡是违背三个有利于的,就是虚假的甚至有害的企业文化。真正的企业文化,就应该着力于活的机制培育上,即围绕企业经营过程,发挥其动力、引导、保障、评价、学习、创新的六大作用,解决企业经营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具体、最细微的实际问题。这个作用是动态与静态的平衡,也就是执行现有文化和督导变革文化之间的平衡。很多企业文化都强调落地深植,也就是强调执行的力量,却忽视了督导的力量,使得企业文化变成了照本宣科的僵化条文,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变革活力。如果没有这两种力量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企业文化要么僵化保守死气沉沉,要么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这就是当前企业文化变味的根本原因。是否具备实施这种双轨制,是判断企业文化真假的决定性指标。

抓住企业文化机制,就是抓住企业文化本质,也就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根本。以此反观现在流行的各类企业文化,就不难发现其错误的原因所在。正是荒谬的理论,导致了荒唐的实践。只要不从理论上根本推翻谬误,就不可能彻底消灭现实中的荒唐。只有从企业文化机制入手,才能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应该伴随企业经营,如影随形共同发展,而不是一暴十寒一劳永逸。企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维护生机活力,而不是什么强行落地深植。就像培育一朵鲜花一样,要让鲜花自发健康生长,而不要揠苗助长削足适履。只有让企业形成经久不衰的企业文化机制,企业才能有不断充实完善企业文化,不会因为企业规模、实力、环境、人员等变化,导致企业文化断断续续,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中小企业一开始还有一点“企业文化”,一旦做大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完全失去了方向和掌控能力。还有的企业文化只能生存于自我封闭的环境,一遇到外界环境变化冲击,就立刻土崩瓦解。有些企业没有文化时活的很好,一搞企业文化反而丧失生机活力。这种文化稀释现象,文化孤岛现象,文化窒息现象,根源就在于缺乏机制。任何文化都是短暂的,只有机制才是永恒的。

企业文化是一种活的机制。正确的企业文化理论,应该围绕机制这个中心来设计。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围绕机制这个中心来实施。只有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才能彻底消除当前企业文化领域的各种怪象,才能根本解决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长期困惑。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回答的。但这是一个方向,也是唯一正确而可行的方向。企业文化只有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才能救赎自己曾经的错误和罪孽。

中国历史上受到各种洋理论学说的危害很多,企业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只要是脱离了企业经营实际,脱离了企业文化机制这个中心,背离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标准,任何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学说、定义、实践都是错误的,有害的。现在还有大量的文化装修工,大量的文化装修公司,继续秉持着错误的理论,操持着错误的实践,继续误导甚至危害中国的企业。应该是到了大家彻底清醒觉悟的时候了。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五金交电 的产品:
  • 家居建材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